首页

sm 国产 在线观看

时间:2025-05-29 11:16:19 作者: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探什么?怎么去?有何难? 浏览量:17089

  中新网西昌5月29日电 题:揭秘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探什么?怎么去?有何难?

  记者 马帅莎

  5月29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这是中国首次实施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也是继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之后,中国再次实施行星际探测任务。

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白国龙 摄

  天问二号任务将完成哪些目标?探测器如何飞往小行星?与探月、探火相比,此次任务有何新难点?工程有关专家日前接受媒体采访作出解读。

  探什么?

  根据规划,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完成多项任务,包括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311P开展科学探测。

  工程目标方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春亮表示,希望实现小行星采样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并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探测数据和珍贵样品。

  科学目标方面,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韩思远表示,天问二号探测器搭载了11台科学载荷,将对目标天体的地貌、物质组分、内部结构、可能存在的喷发物以及轨道力学等方面开展研究。

  “在取得小行星样品后,我们还将对样品物理特性、化学与矿物成分、同位素组成和结构构造等方面开展研究测定。”韩思远说,我们希望通过天问二号任务实施,能够在这两类小天体的认知、起源、演化等方面取得科学研究突破。

  怎么去?

  据了解,天问二号任务整个飞行过程复杂且精细,共包含13个飞行阶段,设计任务周期长达10年左右。

  其中,小行星2016HO3采样返回任务共分9个阶段。完成发射后,天问二号探测器进入小行星转移段。随后探测器依次进入小行星接近段、交会段、近距探测段,并在近距探测段“边飞边探、逐步逼近”,对小行星开展悬停、主动绕飞等探测,确定采样区后进入采样段。

  完成采样任务后,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并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此后,主探测器继续飞行,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任务。

  有何难?

  此前中国已成功实施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火星“绕、着、巡”探测,但天问二号任务主要针对小行星和主带彗星开展探测活动,探测目标不同,也带来新的技术难题。

  一方面,科学家目前对于小行星2016HO3的自转速度、表面状态等具体情况尚存一定不确定性,这为天问二号任务带来艰巨又复杂的挑战。韩思远表示,对此,工程将采用“边飞边探边决策”的策略,以应对目标天体特性不确定等难题。

  另一方面,不同于月球采样和火星着陆,小行星附着与采样是在弱引力条件下进行。韩思远指出,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判断,小行星2016HO3的平均直径约41米,几乎处于零重力环境,加之小行星处于高速自转状态,探测器需在这种复杂条件下,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稳定附着及采样,任务难度巨大。

  此外,天问二号任务距离跨度大也为其增添挑战。完成小行星采样任务后,天问二号主探测器还将与返回舱分离,花数年时间飞往主带彗星311P。小行星2016HO3距离地球约1800万至4600万公里,主带彗星311P距离地球约1.5亿至5亿公里。韩思远称,距离地球远、多目标探测、任务周期长,对轨道设计、能源管理、智能控制以及探测器工作状态的长寿命、高可靠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表示,国家航天局牵头实施天问二号任务,推动星际探测征程接续前进,迈出了深空探测的新一步。任务实施周期长,风险难度大,工程全线攻坚克难,协同攻关,确保了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期待天问二号按计划完成各项探测任务,取得更多原创科学成果,揭开更多宇宙奥秘,增进人类认知。(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并发表讲话

2014年3月,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在里昂中法大学旧址专门会见了法译本《红楼梦》的翻译者李治华。习近平说,《红楼梦》是部鸿篇巨制,把它准确贴切地翻译成法文难上加难。李老的执着精神和学术才华令人钦佩。

中国科技“她力量”占比超45%

上述玩法已和Sora无关。贝壳财经记者观看了一段群友分享的视频发现,同类群多达100个,所谓讲师在群内发表视频时直言,“我实际上不懂AI,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不需要特别懂AI,但依然能通过AI赚到钱。”

现场直击第九批国家集采,42个品种再迎“降价风暴”

各地的产业集群都突出一个“绿”字。如今,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接近一半在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行驶在中国。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歼-35A“新”在哪里?

美国农业部代理副部长帮办 哈夫迈斯特:我们非常高兴能够继续推动交流,因为这对于双方经济将带来益处,同时,也将帮助我们增进理解。我认为美国和中国的交流可以帮助其他国家建立支持开放市场、消除贸易壁垒、降低食品消费价格以及消除技术壁垒的模式。如果美国和中国能够在这些领域取得进展,整个世界都将获益。

河北今年首次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Ⅱ级应急响应

“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探索将经费审批权下放。经费额度同为450万元左右的财务预算表,改革后从17页减到1页。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